智能配件的生意要想红火,前端的硬件能力固然重要,但后端的云端服务能力则更加关键
进入2014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市场热度依然不减。不仅如此,随着智能手机的硬件平台能力不断增强、以及3G/4G网络高速发展所支撑的高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围绕智能手机平台打造的可穿戴智能配件的概念也不断被热潮,不仅众多的手机厂商试水推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之类的产品,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也同样选择了智能配件作为了开拓市场的切入口,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iPhone或者iPad那样在蓝海市场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
但有些让人失望的是,虽然目前市场上推出可穿戴智能配件的厂商不少,相关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也不断走低,但无论是大牌的三星、小米、华为,又或者是不知名的创业公司,都未能在这个市场上成功塑造出一款具有轰动效应的明星产品。这里面固然有着硬件技术方面的限制,但更重要的还是相关的应用和服务以及用户体验的无法抓住用户的真正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在笔者看来,可穿戴智能配件市场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被业界定位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新兴市场,原因很简单,并非所有用户都有佩戴手环、手表的习惯,也并非所有用户都乐意通过这些智能配件随时监测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位置信息,因此智能配件并不具备像智能手机那样人手一台的基因。不过这并非代表智能配件市场无利可图,与之恰恰相反,在细分人群中,智能配件实际上是有着不少刚性需求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众多厂商只是将智能配件定位于智能手机的配套产品,或者另外一种主打时尚性的消费电子产品,并未能在其功能和应用方面进行更加专注且更加专业的针对性开发,所以导致其市场定位模糊不清,自然也就无法真正红火起来。
就拿市场上目前在售的主流智能配件产品——智能手环来说,它们大多具备可以和智能手机互动的信息提醒、时间显示以及基础用户健康监测功能,这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恐怕还是和健康相关的众多监控功能吧,例如计步器、卡路里计算甚至心率检测等等。但在目前已经在售的相关智能手环产品中,这些功能一方面并未能实现专业化的应用体验,另一方面也未能和相关的医疗健康机构实现流畅、便利的信息交互,因此往往流于表面,我们能用手机看到今天自己走了多少步又如何?这个统计数据又不能给我做出适合自己的健身建议,更不能为我提供更加具有指导性的饮食指南,要来何用?